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記者 汪慧
將魚鱗、魚皮“升級”為科技含量十足的產品或保健品,在海洋生物研發產業已日漸成熟。可將魚骨、內臟也“變廢為寶”、整條魚“吃干榨凈”,使其“變身”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原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在海口這家高科技企業,已經照進現實。
日前,記者探訪位于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以下簡稱海南華研)看到,從魚排、魚鱗,到魚頭、內臟……一條魚的綜合利用價值被發揮到極致,魚類研發產品已經出口到日本、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家扎根海南,專注于從海洋生物和魚類中提取高附加值營養品的企業,是如何做到了亞洲專業從事魚膠原蛋白肽生產的單體產能最大?自貿港封關運作為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海南華研研發出魚膠原蛋白肽、膠原三肽、海參肽等多種動植物肽產品。記者 馬一鳴 攝
“亞洲單體產能最大”如何煉成?
“海口生產基地主要是將魚皮和魚鱗等部位通過生物酶解技術進行深加工后,生產膠原蛋白肽;在文昌,我們去年12月投產的新工廠則實現了整條魚的開發利用,包括內臟在內的所有部位,均使其‘變廢為寶’,用于功能性食品中。”在海南華研的生物多肽透明車間前,海南華研商務部總經理鮑瑞指著幾名工人正在打包的成品蛋白肽向記者介紹道。
透明車間內,多臺自動化設備令人眼前一亮,魚膠原蛋白肽的提取、打包一氣呵成。鮑瑞介紹說,各種魚類原料被運至生產線后,在車間會歷經定向酶切、過濾、濃縮等工序,整個生產過程密閉進行,最后生產出干燥成粉狀的肽,再將這些原料分裝成10到15公斤的大包裝,銷售至食品、美容、醫藥等領域。

多種動植物肽產品。記者 馬一鳴 攝
探訪期間,記者置身企業科技館,從一張張圖解中認識神奇的“肽”,也從文化墻上的企業“成長照”中,了解到海南華研2005年創立以來,執著于研發,一步步發展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點滴歷程。
鮑瑞告訴記者,他們投資了近2億元建設這座魚膠原蛋白肽產業化基地,目前基地設有營銷中心、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污水處理站、冷庫以及員工生活區等配套設施;擁有2條年產4500噸魚膠原蛋白肽生產線和6個終端產品生產車間,“整體工廠在2023年實現二期生產線投入運行,做到了亞洲專業從事魚膠原蛋白肽生產的單體產能最大,產可達近4500噸。”
為何敏銳瞄準“肽”這一產業賽道?鮑瑞談道,海洋產業前景廣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和對高品質生活追求,生物多肽產品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藥品等領域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目前,海洋生物研發產業已成為海南乃至全國鼓勵的重要產業發展方向。

海南華研一步步發展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點滴歷程。記者 馬一鳴 攝
海南自貿港建設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海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生物多肽產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海南華研看中海南極具優勢的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落戶和扎根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海南,是華研的必然選擇。”
經過20年精耕細作,目前海南華研已擁有120余項專利,建立40余項企業標準,形成10余項完整產品體系。
海南華研不僅研發出魚膠原蛋白肽、膠原三肽、海參肽、牡蠣肽、大豆肽等多種動植物肽產品,還基于國家專利酶解技術打造鵝肌肽、白蛋白肽、膠原蛋白環二肽等創新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一張張圖解中認識神奇的“肽”。記者 馬一鳴 攝
探尋成長“密碼”
年度營收近10%投入科研是關鍵
在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從食品、保健品,到化妝品、藥品等領域,海南華研與產業鏈企業合作推出的終端生物肽保健品琳瑯滿目。
“近年來,我們保持著很好的發展勢頭,年產值持續翻倍。”鮑瑞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已經出口至日本、韓國、美國、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也通過電商及代理商等渠道進行銷售,同時為諸多品牌商提供一站式OEM/ODM代工服務。

一張張圖解中認識神奇的“肽”。記者 馬一鳴 攝
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海南華研在市場的洪流中站穩了腳跟,也為海南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鮑瑞認為,除了精準的市場定位、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企業對研發創新的重視以及海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他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海南豐富漁業資源為我們提供優質原料,新鮮魚皮、魚鱗運輸到工廠僅需40分鐘,能確保原料活性和蛋白質含量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她介紹說,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降低成本,則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在研發方面,海南華研近年來堅持將年度營收的8%—10%投入科研,建立了30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多肽重點實驗室,和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海南大學等10余所名校和研究所深度合作,持續進行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
“對研發的大手筆投入讓我們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如先進生物酶解技術,能精準提取特定分子量肽。”她說,隨著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海南華研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比如膠原三肽工藝,分子量更小更易吸收,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海南華研一步步發展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點滴歷程。記者 馬一鳴 攝
封關運作帶來重大機遇
借力自貿港政策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未來,我們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鮑瑞告訴記者,海南華研將進一步挖掘海洋生物資源,研發更多高附加值海洋生物多肽產品,特別是針對慢性病預防、康復保健等領域功能性產品。
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市場渠道、投資建設新項目……面對良好的產業前景,這些均也被海南華研列入發展的重點計劃。
“我們將在海南自貿港投資建設海洋生物多肽產業創新基地,集研發、生產、檢測、展示、銷售為一體,打造完整產業鏈生態系統,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和人才入駐,提升產業競爭力。”鮑瑞表示。
在今年消博會期間,海南華研攜多款生物多肽產品再度亮相,吸引了眾多觀展者、采購商關注,這讓在現場接待了多批客商的鮑瑞對國際市場的開拓更具底氣了。
她分析稱,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和行業交流活動,有利于企業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下一步海南華研會加快拓展全球市場的步伐。在國內市場,將通過與國內大型企業合作、建立銷售網絡、開展電商營銷等方式,提高國內市場份額。
對于海南華研而言,海南自貿港建設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切實利好,這種利好體現在貿易便利化、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產業集聚與合作機會等諸多方面,讓他們成為自貿港建設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比如,貨物通關效率大幅提升,進出口手續簡化,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讓我們產品能更快速地進入國際市場;稅收方面,利用來料加工增值30%免關稅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我們產品價格競爭力。同時,對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等實施零關稅政策,減少采購成本,利于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產品質量。”鮑瑞一一分析道。
而隨著封關后,貨物、資金、人員等要素流動更加自由便利,海南華研還可以更靈活地開展國際貿易,拓展全球市場。
“自貿港封關運作帶來的機遇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將更加順暢,特別是貿易成本進一步降低,都能讓我們企業更快響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而且,封關后將實行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這將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吸引人才,增強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鮑瑞表示,期待海南進一步完善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強化金融支持體系,加強對各項優惠政策的宣傳解讀,吸引眾多企業入駐,加快形成各產業協同發展的態勢。
來 源: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
總監制:陳海清
審 核:翁壯島
審 校:李 娜